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你的朋友圈就暴露了你是个什么人

来源:哗拓教育

想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人A时,你可以先看看自己身边熟悉的人中有没有和A关系不错的。如果有个B,就能了解A的至少一个侧面;如果B的关系和A特铁,或者你身边还有一个C、甚至D,恭喜你基本能了解一个人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此言绝不虚假。一般低俗的人喜欢和低俗的聚堆儿,二货当然和二货有共同语言。高雅之人不是清高,而是确实难以看惯低俗之人的所作所为;二货不是别人针对他,而是确实二得让人牙疼、搞笑。

有的人说,总有些人是八面玲珑,看起来和谁的关系都挺好的。清朝大臣明珠被称为“万花筒”,结果也难逃牢狱之灾,并且这样的人有几个呢?

有的人说,总有些人特别是领导看不出来喜怒哀乐,不知道和谁的关系好。可是我们又有几个是领导呢?

有的人说,总有些人善于伪装,蒙骗了很多人。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那些都是少数的例子,见过一两次不也就都熟悉套路了吗?

所以,当不了解一个人时,或者开始聊得很投缘时,或者开始很不对眼时,都不能盲目下结论。也绝对不要以第一印象取人,否则以后会吃大亏的。

当然如果真没有注意而吃了大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认真总结,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下次就不会再上当受骗了。

你的朋友圈就暴露了你是个什么人
你的朋友圈就暴露了你是个什么人
你的朋友圈就暴露了你是个什么人

这让我想起了“三季人”的故事。一天早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有人来到,问子贡:“您是孔子吗?”子贡答道:“有什么事需要向我们老师请教?”“我想请教关于时间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知道,可以回答你”

“那你说说一年有几季?”

“四季。”子贡笑答。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贡理直气壮。

“三季!!!”来人毫不示弱。

然后就争论不止,一直争论到中午也没消停。

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

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来人听此,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且一年的确有四季啊!

“这一年到底应是几季?”孔子答:“四季”

子贡不解。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乖。”

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

特别是少个“三季人”生气,在所有人都认为正确的东西,“三季人”那里却不这么认为。在所有人都认为错误的东西,“三季人”却奉为圭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