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9日 周一
第一天实习,地点上海银行某支行。
图片来自微博@云朵插画01.
去实习之前,我在是否考研之间做出了不小的挣扎,因为学习审计,一方面我已经在同步学习CPA,再者我一直想考法,况且2017届大一新生是最后一届非法专业可以报名考法的学生了,我希望可以赶上这趟末班车。
因此,之前的我综合考虑了大学四年的时间精力以及对于自己的了解,还有多多少少专业老师对于现在就业状况的分析,最终还是选择不考研。
原因很多,主要就是我想把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把其余两个(也就是CPA和考法)做精做透。
正当我安下心来一步步往前走的时候。我见到了我的实习老师--上海银行某支行行长。
一位53岁的和蔼大叔,给人一种苗条版姜武的感觉。
他领着我去他办公室说了不少。
问我,为什么想到银行来实习,你是学审计的啊,不是应该去事务所实习的么?
我居然天真的说,听说事务所工作会很累。(一句“把女人当做男人用”硬是被我憋回去了)。
他笑了下,说,你怎么知道银行不累?
图片来自微博@云朵插画我不说话了。
心想说得多错的多,开学才升大二的我还什么都不知道。
02.
半个钟头多没跟我说一点儿关于我要做什么的事,反而说了不少他在美国Cornell (康奈尔)上学的儿子。就是满GPA是4,人家得了3.97的那种。
此时,做为一个外地的上海普通本科的学生突然很想滚回去。
其实,我一直知道,如果在我现在的大学安逸的度过四年会很舒服,但是一出来我必定没有一点资本能与同龄人相比。只是,今天不仅知道了,还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了。
“如果你想在银行,那你愿意一辈子做柜员么或者你能说服自己这样一辈子么?
况且,银行里你知道女生占绝大多数,这样安逸的环境会让你滞留,你知道我意思伐?”
图片来自微博@云朵插画他普通话里夹杂着一丢丢上海话。
我透过他窗户可以看见那些柜员小姐姐。
她们是我们平时根本不会在意的一类人,整天坐在一面玻璃后面,怏怏地说着“请问要办理什么业务?身份证!银行卡!输密码!签字!”之类的话。
来到后台,在另一个角度看着她们,我突然有种一切都很不如意的感觉。
或者是心理落差带来的错觉吧。我不知道。
03.
他说的和我在许多书上看见的并无二样,只是多给我展示了某种工作的状态而已。
一平到底的日子,来自周围你无法抗拒的同化,最可怕的是你会渐渐觉得,嗯,现在这样好像其实也是不错的。
“我不是说,一个人你们只有考研才有出路,只是这是一个拉开差距的办法,可以将你和一部分人分开,然后见到着更优秀的人,接受他们的耳濡目染。我说的,继续学习,是终身学习。你知道伐?”
图片来自微博@云朵插画嗯。我又知道了一次。
走出去往往会将你在书本中,别人口中的话全部用一种更加真实的画面展示在你面前,让你重新看待你已经知道的事实。
感谢的是这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和身处的大环境,不幸的是我又好像被堵在了墙角,不知所措,深深迷茫。
但是,由于迷茫,所以我更要为自己寻找出路。
那些“一毕业就失业”的说法,现在看来,可能“一毕业,就会失去自己想去从事的职业”更为恰当。
我想,这为时两个月也许并不会给我多大实质性的帮助的实习,却可能是我初出茅庐安逸世界里从外界射进来的一束光,刺眼且难受,但是会逼着我顺着它走出去,接受内心的崩塌与重建。
04.
这有点难得的心乱,对于一个不知天高地厚却也有着珍藏着的抱负的我,显得异常宝贵。
无论是终身学习,还是自己未来职业追求,或是自己最后就在上海或者回到家乡,这都有待仔细思考揣摩。
对于成长,你要有效率,但是不能着急。图片来自微博@云朵插画
记得期末刚考完试,我去表哥那儿玩,他也是从老家过来闯荡。
领着在老家还算不错的薪水,在这儿却只能租了房子再转手租两间给别人,想着法子来降低自己的开销以求正常生活。
那天中午,在他那儿吃饭。
他问我毕业后怎么打算。
我说,现在大学才上了一年,说什么都有点早。但就我个人而言,是一直有留在上海的念头的,即便我妈不太愿意。
但是我最起码会在上海见识个两三年再回去。
他26岁的脸上出现了我琢磨不透的表情,像自嘲,又像在笑我幼稚。说,留在上海容易啊。
我拿着筷子的手顿了下,突然很认真的说:
我说的留在一个地方,是过得还不错的意思。而还不错,就代表着,我做着喜欢自己的职业,而且能比较有尊严的活着。
说罢。他挑出一块好肉放我碗里说“吃”,可是我分明听见他好像说了一声“老妹,好好干!”
非常抱歉,头脑有点乱,写东西思路也跟着不清不楚。
百味杂陈,记录我第一天的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