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你在微信里鸡年大吉,我在微博里春节不乐

来源:哗拓教育

年前,姥姥的一场重感冒查出了肺部有一片较大的阴影。

家附近医院里的医生拿着加强 CT 的片子左看右看也拿不定主意,但大家心里还是很清楚那是什么东西的,打算节后去肿瘤医院做进一步确诊治疗。

大年三十的晚上,人工雾霾又爆表了。

有着严重过敏性鼻炎的我,在这种日子里基本只能呆在有空气净化器的屋子里。

按照惯例,大年三十的晚上我是要在老人家呆到午夜之后才走的。不过没有关系,因为几年前我就给他们买了高效率的净化器。

尽管我曾经多次向老人普及雾霾对心脑血管、心肺功能的影响,以及对癌症的作用。但我每次去到老人家的时候,却从未见这些净化器处于工作状态。

甚至有几次,即便窗外一片灰蒙,姥爷也要坚持开窗通风,理由是屋里「有人味儿,感觉不干净」。这个时候,我总是第一时间的去关上窗户,把净化器打开,然后再补上一段絮叨的科普。

但是没有用,下次去的时候净化器还是关着的,即便窗外雾霾满天。

年三十这一天,因为早就看了空气质量预报,到了老人家我就把净化器打开。

酒足饭饱之后的春晚照例是无聊的,客厅里分为了几组,年轻人玩手机、玩游戏机,中年人收拾残局、准备晚上的饺子,老年人则坐在沙发里努力的理解着春晚里那些对他们来说略显生涩的潮流词汇,时不时地发出「这一届春晚太无聊」的感慨。

春晚接近高潮,饺子的香气从厨房里飘出来,但随之而来的我却感到鼻子里有一阵不舒服的感觉。在吃过了饺子,从餐桌回到客厅的时候,我发现原本应该拼命工作的净化器正熄着灯安静的立在那里,像一个摆设。

我有些愤怒的拿着霾表给姥爷看说屋里现在是重度污染,怎么把空气净化器关了。姥爷摇摇头说他没动,我又朝着沙发上的一圈人问去。窝在沙发角落里的,节后要去肿瘤医院确诊的姥姥说:

「啊,我刚才关的。」

那一刻,我看着关着的净化器,感觉憋屈的喘不过气来,仿佛有肺部阴影的是我,仿佛我才是一个摆设。

我没有问她关的理由,大抵是因为觉得呼呼吹着费电。

春节好像不再是一个快乐的节日了,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

年三十糟糕的春晚只能说开了个头,针对春晚的吐槽让微博里的年轻人意识到原来觉得春节并不快乐的「不止我一个人」。

然而微信里却依然一片祥和,你恭喜来我发财,我拜年来你红包。根据微信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的微信红包收发量比去年暴增 75%,达到了 80.8 亿份。热闹程度不比微博上的吐槽量低。

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仿佛成为了两个不和调和的舆论场,然而网上的冲突只是春节这个巨大冲突的一个发声渠道,更激烈的矛盾迸发在饭桌上、聚会里和亲戚家。

当来自不同年龄层、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段、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以「家」的名义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所谓的家比起亲情来说更多的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么说可能太过抽象,但具体来说就是「饭桌上怎么能不喝酒」、「在餐馆里抽烟没什么」、「工作还是要找事业单位的好」、「我对雾霾没什么感觉」、「你也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了」、「女孩子收拾干净就好不要化妆」。

这种冲突几乎是无处不在的,世界观并不是一个抽象而模糊的存在,它深刻的渗透到每一个人的每一个行为。只有在你和一个人面对每一个问题都有着不同的答案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你所认可的常识只是在自己世界观下的常识。

微博作为一个「开放」的舆论场,有时候反而局限了年轻人的眼界。

过去,我曾经以为一个微博转发上了十万,就证明社会对某一个事情有了共识。

去年我们在微博上做了一个抓取分析,选择了几条抄袭维权的微博,有效转发的样本大约是三十万,又选择了几个盗版下载贴的微博,有效转发的样本大约是27万。

这个研究的本意是为当时一篇文章做论据,但得出的数据却直接否定了这个选题,当时这篇文章本来想写的是微博主流网友都是「双标狗」。

但实际上,同时身处两个样本中的用户占总样本量不到 1%,也就是说剩下的 99% 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共识——微博上有二十几万人热心于反侵权,又有二十几万人热衷于下载盗版,他们的观点几乎完全对立,同在微博却鲜少引发全面战争。

然而微博只是互联网中的一角,尽管新浪微博拥有 2.61 亿活跃用户,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不是人类的刚性需求。相比之下聊天更刚需一点,但即便是以 8 亿活跃用户的微信为舆论样本,也意味着至少忽略了剩下 6 亿人的声音。

就好像「雾霾是一个坏东西」在微博上似乎早已达成了 100% 的共识,但在我所知道的一些污染源小企业家的眼里,在城市里高呼要求清洁空气和时不时来突击检查的环保部门才是「十足的恶人」。

你和这些人说他们的工厂要加装环保设备、24 小时开着、定时还要维护,他们觉得你是土匪抢钱;你和这些人说冬天污染太严重他们的工厂必须停产,他们觉得你是要杀人,毕竟丢了工作下个月就饿死了。

还要那些要求雾霾不许停课的家长的逻辑也非常简单:即便雾霾导致肺癌的几率上升,但这辈子都没中过彩票的我,孩子怎么可能患上肺癌呢。但要是因为停课学习成绩下降、高考失利了,那可是概率上 100% 的一辈子完蛋了。

一群吃饱了今天饭的人,想要十年后也能健康的吃饭,所以不让别人吃今天的饭,不是恶人是什么?

共识这种东西,可能从来就没有存在过,曾经有过的共识只是错觉。

用脚趾头思考一下,中国传统中那些歧视女性,不尊重子女,大男子主义的东西并非是一两天才形成的,也绝非谁开了几年倒车就能造成的。

那些奇葩的长辈之所以奇葩,是因为在他们成长的年代也曾被如此奇葩的对待。只是那时候,没有微博让他们吐槽,没有网络让他们寻找共识,无法抵御的他们只能将这些糟粕内化成了自我。

而内化成自我的行为模式,也指导着他们在面对那些非传统问题,比如雾霾、比如互联网、比如就业上有着与年轻人截然不同的反应。

只是过去,他们没有发声渠道,我们也没有。现在,他们不仅有春节的一方饭桌,还有微信的朋友圈,而我们有了微博,于是就不和谐了起来。

这让我想起希拉里在败选之后的记者发布会上说,这一次大选让大家意识到了美国的分裂比想象中的更严重。

这是当然的,毕竟投川普票的选民也不是从外星空降来的。而中国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毕竟半年之前,「主流互联网」还在惊异于快手直播上的这些烂俗内容居然能驱动它成为中国流量第四大的手机 App。

但在快手之前,这些表演者和观众难道不存在吗?

与其攻击特朗普,不如思考一下究竟是谁,究竟为什么把票投给了一个「大众」眼里的「独裁者」、「种族歧视者」、「性别歧视者」。

所以我更倾向于相信童年记忆里那些美好的春晚语言类作品只是一场梦,而现在这个春晚才是我们所面临的现实。要求春晚,要求主流媒体一直按照城市的、理性的、成熟的、现代的、开放的思路去表演去发声,不过是另一种粉饰太平的方式。

说起小品《真情永驻》,我把几篇微博上转的比较火的文章复述给了父母,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写这文章的人是不是没看小品啊?怎么这么矫情。」

因为在小品里,妻子说出那个在微博上遭万人骂的离婚理由之后,丈夫说了一句:「你要早说,能因为这离婚吗?」

在上一辈的人眼里,这就已经是在「反父权」了,你还想怎么样?

我能怎样,我也很绝望啊,只能祝大家鸡年大吉吧。

本文作者@评论尸 首发于@赤潮AKASHI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