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警告!
脑电波我决定将这个课题当成是一篇专栏去写,实在抽不出时间和精力去完整地写成一本书,而且我经常会否定,扩张或者是改变自我的主张,对于我这个死宅来讲,我的目标当然不是拯救世界,我的目标只是拯救自我空洞的精神信念,为了每天能够喝上一杯咖啡,我已经背叛了我自己的理性,我觉着文字是一种极好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让我倾泻唯一的,最后的胡思乱想,我的梦想是开启人们对于精神尸体的探索,所有沉寂在人类内部的信念和欲望是否会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爆发出来,我们被压抑着的自我,我们是否想要去追逐真正的自由,这到底是一个荒唐的世界,还是一个充斥着童年幻想的天真世界,我的世界是在江边搭起一座秋千,我和我心爱的姑娘一手抓着绳子,另外两只手紧紧地抓住对方的手,我们坐在秋千上晃荡,这是一颗无所畏惧的心,这颗心的力量只能在梦中,在现实中存在着距离,时间,重力,空间以及主观意愿,假设这一切全部不是问题,我们之间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不曾爱过你,我舔着宿命的枷锁寸步难行,这就如同我去为我的亲人送行,准确地来讲是这个亲人的尸体,结果我却总是在笑,这是一种亵渎,我亵渎了人类的悲伤,我觉着这就是我的职责,我就是想要毁掉一切具有正常人格的精神尸体,想象一下我们全部是自我立场中的精神自恋症患者,我们赋予自我一种情绪上的出口,无论是虚伪的笑容,还是虚伪的流泪,总而言之我们在实践一种关于自我的目的,当我凝视着自我,其实这就是我所凝视着的别人。(李彬彬@后现代诗人)
我说过自我是一种意志对象,而不是一种意识对象,意志对象具有空间属性,就是说意志支配了一个特定的空间,意识就是发生于这个空间中的一切范畴,发生于这个空间的意识对象一部分是直接受自我所支配的,另一部分是不受自我所直接支配的,我们将前者称之为主体意识,后者我们则称之为实体意识,实际上在现代心理学的章节中我们所探讨的对象集中于实体意识,为了让读者能够直接体验到这两种意识范畴的存在,我们首先要集中注意力,回答下面一个问题:你是男的,还是女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你的大脑中产生了一种印象(脑电波有所波动),这种印象就是实体意识范畴,果壳网曾经翻译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从侧面说明了物质决定了意识范畴的存在,在我们产生这种印象之前,决定这种印象产生的物质范畴已经产生了(通过对脑电波的监测),我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推动这种印象产生的不是这种实体意志,而是源于我们自身的一种主体意志,让我们重新去回答这个问题,你会认为这的确是自我的选择,自我的选择本身不是这种意识范畴本身,而是推动这种意识范畴发生的一种推动力,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去重视,就是这种推动力本身不是存在于物质意志下的一种意识范畴,这就是说这种推动印象产生的意识范畴不具有物质上的可测性或者说根本就不是一种物质,这是一种思维行为,当然肢体行为是同样的原理,在详细地去论述这个原理之前,我们有必要铺垫一下基础知识,我和大部分人不一样,我从不会去关注这个世界是如何发生的,我唯一关注的课题是自我是如何发生的,所以我可以将自我定义为自闭症患者,我童年的理想就是有一台掌上游戏机,还有就是让外星人带我去瞧瞧我头顶上的这片天空,结果一切成空,我所期待不过是被关注,在所有肯定的眼光下自我粉碎,我当然是一个悲观的人,对悲剧会保持莫名的喜感,我觉着当一个小屁孩生下来之后,这个小屁孩就会有所谓的自我,只是思维行为和肢体行为还未被开发出来,自我是何物?这个问题我在文章的开始部分已经谈到了,我们说自我是一种意志,可是自我是如何产生的?这就等同于问一个极为肤浅的问题:我是谁?从本质上来讲“自我”同样是一种物质性的范畴,假设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有人就会问了:自我假设是一种物质范畴,自我是这个世界中的何种物质?我们是否可以制造和保存这种物质?这个问题极为关键,这涉及到了人类的生死,然而我却想告诉大家这种物质范畴无处不在,这种物质范畴不是空气,而是这个实体空间本身,我们说自我之所以会具有特定的空间属性其根源就在于此,自我是存在于实体意志空间中的意志范畴,这部分意志范畴还是受实体意志所直接支配,这部分意志还无法成为我们前面所说的“自我”,在实体端的主体意志还无法成为独立的自由意志,让我们考察一下地球的发展历程,之后我们结合一下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发现我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统治这个世界的生物,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利用了这个世界的资源和力量,而不是被动地去适应这个世界,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本体适合长期地居住在地球上,这不是说我们的本体具有超强的肢体行为能力,而是说我们的本体具有超强的思维行为能力,我们人类的这具本体首先帮助我们进化出了“自我”,这个过程可以用一条公式去表示:
(自我=自我)[~]自我
在上述的公式中等于号表示的是实体意志,“[ ]”表示本体程序,“~”表示序运算,本体程序将一种在实体意志支配下的自我意志解放了出来,读者还必须注意的是这不是一个映射运算,而是一个序运算,这就说自我能够存在需要两个基础,第一个是前置的实体结构必须能够持续存在,第二个在于本体程序必须能够正常运行,通常来讲自我的实体结构是稳定的,而本体程序是极为不稳定的,简单来讲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保持本体程序的稳定性,我们需要通过适当的休息去维系本体程序的稳定性,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另一种情况,就是这个运算假设是一个映射运算,这时自我就被独立出来了,任何事物全部无法毁灭这个自我的存在,不过我觉着这是不可能的,自我是这个实体空间中的产物,我们必然受限于这个实体空间本身,这种独立性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一个意志本身无法制造出超越这个意志本身的意志范畴,我们说自我的稳定性受限于本体,本体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范畴,其实从根源上来讲就是说自我受限于实体意志,整个运算本身是通过实体意志运行的,这就充分说明了主体意志不是一种超脱于实体意志的绝对自由意志,这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首先本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自我意志,之后本体还未我们提供了一部分受自我所直接支配的意识范畴,这部分意识范畴就是我们在文章前面所提到的主体意识,这部分意识的产生和自我意志的产生是相同的,同样是将其原有的实体意志结构转化成了具有主体意志结构的范畴,我们通常将这部分最初的主体意识范畴称之为思维的源代码,我认为每一种生物之间的源代码库一定是不同的,可是对于同一个种类的生物来讲(同一个种类的生物具有类似的本体),其源代码库大致是相同的,或许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讲更加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这部分源代码输出一个我们想要的指令,这方面的能力就会是一个人的思维行为能力,可是我认为主体意志对于这部分源代码具有绝对意义上的支配权,不存在理解上或者说组织上的能力差别,我讲一个具体的例子,在上学时期,当老师和我们讲立体几何方面的知识时强调了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这种空间感知能力是一种本体效应,其实我们能够理解这种立体几何的知识,却无法在本体层面去构建这种印象,这和我们的本体程序存在着直接性的关系,这是一种本体性的障碍,我有个同学是教生物的,我想这个问题可以请教一下这位同学,我自己曾经自学了一下神经生物学(这是在我的文章中经常会提到的学科),这是一门艰深的学科,比起这个,我觉着解剖人类的大脑,对人类的脑部结构进行实验会令人着迷,从精神层面来讲我觉着人类的本体是神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我们通过我们的思维行为和肢体行为正在改变这个世界,行为的基础是我们的本体,主体的行为能力是本体赐予我们的礼物,可是本体同样会带给我们一部分负面的影响,这是我们在精神分析学中会提到的,口误和笔误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方面的效应弗洛伊德已经论证过了,讨论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引入一个概念:动机,可是我觉着此处不适合去讨论心理学方面的问题,我们已经构建了一个思维层面的空间,之后我们可能还会帮助读者去理解思维行为的原理,所以下次去写好了,最近上班上到无表情,游戏打到面瘫,吃饭吃到想吐,生活就是这样,以后我会从事心理学方面的工作的,我期待这样子的生活,而不是如同一个伪装的极客一样在这边更文。
-继续写(不知为何,我觉着我还是觉着维特根斯坦的漫游式写作方式比较适合我,每个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让自己的生活从毫无意义的空中挣脱出来,维特根斯坦是窝的偶像,上传一张图片)
维特根斯坦,超有型的天才
维特根斯坦,超有型的天才
我们前面已经设定了思维中的源代码,下面我们重点要说的是思维行为,我想读过康德著作的孩子和我一样对于"纯粹理性"这个概念一定不会陌生,当我们使用这部分的源代码进行编程时其实这就是一种纯粹的思维行为,这种思维行为更多地发生在数学思考和计算机编程中,可是我认为人群中的大部分人无法使用这种纯粹的思维工具,通常来讲我们认为逻辑学语言和数学语言是最为接近源代码的一种两种语言,或许现代的学者还是企图将这两种语言统一起来,这就是另外一门学科:数理逻辑,数理逻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这种源代码以及设定其的语法,语义以及语形,这就是说就现实的情况来讲,我们让一个人理性地思考主要是指这个人需要将一个现实模型转化为一个逻辑模型或者是数学模型去分析,我个人认为关于思维源代码的原始语言设定还需要去完善,我个人在这方面当然是有所尝试的,我们在文章前面所提到的公式就是将其思维行为形式化的一种尝试,在之后的章节中我会按照我的思路去解析思维行为,所以我又必要在此处和读者分享这种语言的基础信念或者说基础原理·,我们说所有的思维行为最为基本的行为就是判定,这就要求所有发生于思维空间的范畴必须是可判定的,这和计算机中编程行为是一样的,我们的指令可以运行其必须是可执行的,对于思维来讲这是一样的,这种行为必须是可判定的,假设这不是一种可判定的思维行为,我们就说这种思维行为是无效的,这是思维所无法判定的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就是一个无效范畴,可判定性是思维行为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属性,之后我们还会提到思维行为中的运算行为,运算行为是极为简单的,它有三个部分组成:输入,程序以及输出,我个人认为计算机的运算行为是从思维行为中模拟出来的,当然我这样的说法可能有一部分会不太赞同,今天我们为了输出一个结果可能就必须绞尽脑汁去设定一个运算规则,这里可能涉及到了一个问题:人工智能是否可以超越人类的思维能力?对于这个问题我实在是解答不出来,这需要一个例子去证明,我认为哥德尔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极好人选,可惜哥德尔后来迷恋上了莱布尼茨的理论,罗素和怀特海对于思维源代码的原始语言设定被这个天才所否定之后,这种否定我认为是哥德尔对自我的一种摧残,对于一个有着柏拉图主义情结的孩子来讲这等于是否定了所有的形式系统,人类对于思维源代码的原始语言设定是失败的,至少从这个形式系统本身出发是自相矛盾的,对于当代的计算机语言来讲我们所关注的不是这种语言的是否是合理的和完整的,我们真正关注的是它能够运行和执行的指令能否帮助我们获取到我们想要的输出结果,这种输出结果能否帮助我们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或者是取代我们的思维行为,这是否预示着人类对于思维源代码统一的原始语言构建是失败的,这是我要关注的一个领域,大家可以去关注一下的,我自己一样是在这样一个领域进行这所谓的尝试,当然可能我的能力是极为有限的,我在数学建模方面的战斗力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可是我觉着尽管在技术手段上我不存在任何优势,可是我觉着每个人只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去做一件事情就可以了,有一段时间我觉着特别的不可思议,我认为我们每个人对于自我的思维源代码会有着直觉性的编程能力,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我们对于思维源代码的直接性编程会受到阻力,我认为这种阻力只能是来自于我们的本体,我们的本体程序参与自我意志和主体意识的运算过程,这当然就认可了一个事实:在我们人类的群体是存在天才的,这种人的才能是天生的,尽管天赋论听上去是如此的不公平,不过我觉着这是存在的,可是我们同样不可忽略后天的自我训练,我个人曾经通过一部分的原始公理设定去漫游过这个思维世界,以及去探索其的能动性,结果发现我这个人的思维行为能力实在是太有限了:想不动,这只能说明我个人的智力水平太低了,在纯粹的思维行为层面大部分构建来源于我们的直觉(在此个方面的结论源自于庞加莱),对于我个人来讲我一直想要了解思维源代码的可指向性范畴,结果只能是一大堆的公式,符号,函数以及数字,我认为哥德尔曾经认为我们可以以这种代码的方式继续存活下来(在这个空间层面我们是绝对的造物主),可是问题在于我们这具该死的本体不可能是永生的,可能我们必须制造一个能够代替这个本体的事物,可就目前来讲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让我们维系一种自我意志的持久存在性需要的是医疗以及生物上的技术手段,我之所以对哲学如此着迷,其实我绝非是想要探索所谓的人生意义,我的一直觉着人生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唯一的意义在于我在选择我的生活,这该死的,令人无所适从的生活,这种或然性在维系着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让我们生活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模式中,对于数字以及符号我不可能有任何的兴趣,我唯一的兴趣在于我们正在走向所谓的未来,这个未来是如此的嚣张,我们坚信这就是我们所追逐的生活,其实到了最后无法就是为自己挣下棺材本,有的想法,有的信念真的飞不起来,所以我们总是跪着生活,说实话,我时常绝望,可是我的确不是一个会被打败的人,我坚信在我选择自杀时,我有足够的勇气,可是我不想让这种选择的权力提前结束,你必须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获取到你真正想要的幸福,不然这一切如同房产一样只会是短暂的泡沫,我想问你这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生活,每一次笑,每一次感动,每一处生活的细节,每一个自己,你是否就在现场,你是否真心去触碰过每一次的自我,一个诗人不能放弃自我的信念,一个诗人唯一能够放弃仅仅是这一具无所畏惧的尸体,这个冷静的世界让我们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这唯一的,最后的能力:金钱,当然它不是万能的,可是它却是全能的,在追逐功利的模式中展现出了多少的悲欢事件,我们只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去瞧着这个处于自由形态下的天空,假设人类的大脑中只能容下理性,我们还会有多少的感动,我们还会有多少的眼泪,我早就模糊了幸福的定义,我所追逐的不是稳定,而是面对,不是承诺,而是真诚,不是适应,而是从容,所以请你一定原谅我的不自量力,我就是我,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尽管此处是如此的简陋,尽管你不想展现所谓的怜悯,所以请你务必珍重这一切,文字从未改变你的生活,只是一杯咖啡让我更加冷静,更加冷静地选择贪婪和利益,我就在现场,我无所畏惧,身旁的你还在敲打着键盘,我装作是在关注空气中凝结的无所事事,所有的本体终将死去,我必须明白我还在坚持的未来,是不是你和我的距离让我发现这种信念的存在是靠谱,只有从未拥有,才能弥足珍贵,我不曾止步于集合论,现在开始我想要构建一个类,我不曾止步于精神现象的分析,我还致力于解剖一具精神尸体,生活从未如此具有挑战性,每一次的改变,让我接近窒息,可是在此种行为的背后存在着一种动力:你必须去做,这就是你该做的,我不是在选择,我是在被选择,在这种被动性的选择背后有我的坚持和努力,这只是在证明自我的存在,而不是去敷衍一只狗,在所有的思维行为背后隐藏一个纯粹的自我,这个自我在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或者是规则,当然我们说思维行为是纯粹理性化的,其实这种纯粹理性化的思考方式和我们的生活毫无关联,当一个数学家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屋子中,手上拿着一只笔,在一本笔记本上涂涂写写时,你可能不会相信这个人能够改变这个世界,可是的确存在这种可能,对于我们来讲我们所关注的不是这种纯粹的理性行为,我们关注的是一种对本体的操控能力,通过思维行为去控制我们的本体行为,本体行为当然就包括了感知行为以及肢体行为,下面我们会先谈一下通过思维行为去控制我们的感知行为,感知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比方说你现在你可以让你的本体去感知一种红色的颜色,在你的本体中会产生一个印象,这种印象的产生就是一种主动感知行为,当然还会有一种被动的感知行为,比方说你睁开眼睛之后所见到的这个世界,我的世界有电脑,手机,独立的麦克风,当然还有我特别爱的耳机,这种行为之所以是可能,当然还是源自于我们的本体程序,这种本体程序所建构的这种感知行为本身是极为复杂的,我在此想说的就是这种行为从本质上来讲是由自我意志所主导的,自我意志通过操控思维源代码构建的指令通过本体程序被转化成了一个感知信号,所谓的感知信号就是前面已经提到了实体意识,感知的过程是需要本体程序的配合,假设你的本体受损了,这种主动感知的行为就会有障碍,讲一个简单例子:有的人能够让自己的耳朵动起来,而有的人却不行,这就和我们的本体存在着直接联系,或者说是由本体所决定的。这就是说肢体性的行为相比思维行为来讲更加需要本体结构的支持,否则我们就无法控制我们的肢体维系特定的肢体性行为过程,对于一个成人来讲我们应该能够成熟地控制我们自身的肢体行为,或者按照法律上定义来讲我们在成年之后就该为自己有意向性的肢体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负责了。
插曲:今天早上能够早起,实在不是我的意愿,感觉自己谈不起理想,可是还能够在一个所谓的生活框架中运行所谓的自我真是一件令人呕吐的事情,除了音乐,三体论,诗歌以及工作,感觉自己已经被掏空了,曾经多么想,多么想有意义的活着,不想和文字絮叨一整个上午,可是自己就是一个偏执狂,或者说是一个有着自闭情结的偏执狂,我相信我所爱的一切,我计算着一切爱的成本,我在思考思维后面的动力,可是这一切是不是就是我们的目的,从感性层面来讲我们的目的不就是让自己漫无目的地去流浪,只是现实必定会把这种流浪变成一种乞讨,我要在每一个城市的中心朗诵我的诗歌,我要去非洲体验所谓的炎热和绝望,我们会不会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承诺去证明这个卑贱的自我,所以今天我只能和同事们去唱歌,吃饭,打发埋在情绪中的无所事事和烦闷。
在此处我们还想探讨一个课题,本体意志对主体意志的影响,其实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弗洛伊德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我们的肢体行为有时的确是受到了主体意志的控制,可是追溯到其控制端的根源我们会发现这种肢体行为的发生不是受主体意志所独立控制的,从源头来讲这种行为的发生是受本体意志所控制的,至少我们可以说这种行为的发生是受本体意志影响的,我们说梦,口误,笔误以及各种本体性的倾向能够说明这个问题,梦同样是一种感性思维行为,主要是通过主体意向让本体呈现印象指向,为了说明在此种行为中的本体意向,我想大家不必去读我的理论,梦的解释能够深刻地阐述这个结论,在我们进入到休眠状态时,我们的主体意向相比较我们在处于非休眠状态时更容易被本体意向说控制,所以在临床心理学中才会有催眠这种手段,这种手段能够呈现出一种本体意向对主体意向的强迫性控制过程,在此我想说主体意识以及主体意向自身一样是具有强度的,这种强度的决定者是我们的本体,当然或许还需要考虑始端的源物质结构,在此之前我还不想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原因是我认为假设主体意向和主体意识是有强度的,这种强度在于主体的可感知程度,是一种主动的感知强度,而实体意识的感知强度是被动的,通常来讲主体意识的感知强度通常可以通过重复感知去增强,比方说对主体意向的强度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增强,当然我们通常将其称之为集中注意力,通常来讲重复性的主体感知能够促使本体增强这种意识的发生强度,我们说是源物质结构通过本体程序转化为意识范畴的,当我们进行重复感知时,这种运算的过程就会被重新启动,这时本体就必须参与这种运算,通常来讲这种运算会对在本体效应上会有叠加性的效果,可是叠加效果通常来讲会随着强度的增强而减弱,总之我认为这个方法对于增强主体意向性是最为有效的,而且这个过程会对本体自身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我们自己在集中注意力,这种感觉是一种被动的实体感知成分,可是对于理性思维层面的对象范畴我觉着要增强其的强度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当然这和我们的本体结构有着直接性的联系,我们通常把这种能力称之为抽象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能够被训练出来的,可是我认为决定这种能力的是我们的本体,这就是说这种能力对于一部分人来讲是天生的,对于我来讲这一切太难了,简直不要太难了,我的确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可是我同样不是一个愚蠢的人,只是会有自己的固执和倔强,可以说我是一个自卑的人,至少这种心理状态直到现在还是未能有所改善,我不太关心如何使一个人变聪明的方法,我认为一个人只要在工作之余有一种打发时间的选择就可以了,对于我们来讲网络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方式,无论你是上网玩游戏,浏览新闻以及视频,还是如我一样听听音乐,写写文章,我们想要在工作之余涉足一个个性化的领域,这是同样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被称之为行为,无论是思维行为还是肢体行为,这两者被通常会被结合在一切,去感知这个世界的存在是我每天喝咖啡的原因,对于我来讲感知这个世界的存在就是感知自我的存在,或许我们还会为我们的未来焦虑和不安,未来还有多少的成本需要我们去支付,而我们现在只能无助地相信努力就能够让我们在这个功利化的社会中立足,假设我相信读者上所说的一切,我只能成为一个作家,而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作家高估了人类的精神力量,有时我觉着人类本体赋予我们人类一切高等的思维行为,可是同样地本体赋予了我们低俗的人类欲望,两者之间可能并不矛盾,至少在罗素眼中这一切是上帝的恩赐,可能我生在中国,我对于人类欲望的合法性是有所抵触的,在这个半开放的中国社会我们是否应该建立一套合理的机制去让人类享受和释放自我的欲望,这会让我想到一个名词:夜生活,这是伦理学的范畴,首先我们需要接受一个合理的伦理观,之后才能通过法制去健全其的商业化流程,这的确是一个极好的课题,其实我相信暴力和暴利通常会被联系到一起,我所指的暴力不一定就是肢体上的暴力行为,暴力只是一种强迫性的手段,我对于暴力行为极为迷恋,我认为这种行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太多在道德规范和法律条文下无法解决的问题,软性的以及具有侵略性的暴力行为是具有是一种行为艺术,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占据一种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在于让善于投机的人强制性地纳税和付出代价,否则这个世界的成功根本就无法光顾努力和具有天赋的孩子,当然我的这种仅仅是我个人的想法,未能去社会中获取有效的数据去支撑我的结论。我不想说我们需要让这个世界更具公平性,我只想说我们需要改变,我们需要在改变中求索和完善更加合理的方式和机制,当然完善不是为了让程序更加繁琐,只是为了能够在某种尺度下找到最多的平衡,这个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有的是我们人类所造成的,我想说我们大部分人在为了一个结果,为了一个目的活着,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生活,我们更需要生存,从机制本身的角度出发我们所追逐的是对明天的投资能够更加合理和有效,我们的个体能够更加和谐地生存于这个社会和各自的集体中,这才是我所向往的生活,我们只是简单地被划分在各自的领域中,而不是被划分在等级机制下,我想让病态的心理状态找自己的出口,这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我们必须从孤独和膨胀的需求欲望中逃出来,我们需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我们不需要父母,不需要所谓的人情关系,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对自己负责,这就是你要做的事情,这不是一份工作,这就是你所需要的自我,一个真实的自我,每一个早上当我喝上一个浓浓的咖啡时,我总是想要策划一种具有暴力倾向的行为范畴,这是我唯一的乐趣,无论是自杀,还是流浪,在不切实际的想法中我企图占有我自己,这是我每天必须去做的事情,无论是功利性的模式,还是情绪性的失控,我不是在抹杀所有的自我,我只是想要让我的思路跟上当下的脚步,我就在此处,尽管未来是惨淡的,可是生活就是这样,我不能为了未来去活,否则就太累了,除了义务和责任,还有无尽的烦恼和病痛,当然你无法选择,你必须接受,还好我们在此处相聚在一起,我们可以喝上一大杯的啤酒,我们不必交谈,不必认识,不必相信,不必干杯,我们就是彼此人生中的一个过客,我们相见只是为了相信这就是人生-无端的空洞,我总是在给别人构建一个模型,让别人理解这一切还未失控,我们必须尝试着去理解我们的生活,去包容所谓的空虚和恐惧,可是我们已经失控了,这不是金钱的问题,这不是生活意义的问题,这是一种想要和自己同归于尽的情绪和浮躁,我总是尝试去给生活一个解释,我总是尝试着去理解别人的心理状态,假装不屑地去分析一个人的人格,我不是一个谦逊的人,我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对于结果我只会去争取,而不是去等待所谓的真理和市场调查,我们无处可逃,我们把自己安葬自己的快乐中-虚度年华,假设这个世界只剩下了一种人-努力赚钱的人,只剩下了唯一的现实-缺钱,这个世界唯一能够令人快乐的只能是消费,消费一切,我们一直在思考,思考所谓的明天,可是此时此刻我却只想停止所谓的思考,我想要停滞这种所谓的所谓,请你给我闭嘴,我已经受够了你的说教,此刻我需要靠我自己站起来,所以请你走,我一直在坚持我自己的追逐,不顾一切,尽管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我不想拼尽全力为了生活而生活,我只想追逐我所想要的生活,这种追逐让我相信活着的事实,尽管有时只能吃上一顿泡面,尽管有时躺在病床上无人照顾,可是无所谓,我会亲手杀死这个疯狂的自己,不想被约束,就勇敢地去闯,我不能认可的一切不会出现在我的世界中,这就是我唯一的,最后的选择,我的本体必须被我亲手杀死,这种信念阐述的内容是:主体意向始终是自我的支配者,尽管一切事实的反馈不太令人满意,特别是人性方面的反馈不太令我满意,其实我一直在担心这个问题,这让我不敢去接近任何一个人,我一直想说潜意识是一种动力,这种动力源自我们的本能或者本体意向,当然我不想在绪论中去阐述弗洛伊德的思想,我只想说我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撰写者,我不相信所谓的科学,这种科学是统计意义上的科学,我只是觉着我们必须相信一个已经重复出现了好多次的结果,这个结果和我们的结论是近似的,却不是事实本身,无关紧要的话已经讲到差不多了,接下去我该认真地去写这个专栏了,我期待我能够清晰地阐述意识行为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