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安妮宝贝:不再讨厌你,但,爱上你需要时间

来源:哗拓教育

文/新媒源

关于“七月与安生“,大概写完这个故事不久,就开始写作与游荡并存的生活,越走越远,有一度不知道自己可以停在哪里。直到去了墨脱,写完“莲花”。那时快将近十年。这个早期小说几乎是一两个夜晚快速写完的。原著中的七月,不断在承担和接受,她有坚定的灵魂。安生与之相比,漂泊、逃避,是脆弱而透明的灵魂。最后安生死去,她的叛逆不容于世。七月存活,代表一种拯救。这是关于一个人的灵魂中两个面彼此对抗与和解的故事。电影做了一些改动,但在总体基调上与原著是保持一致的,即表达人对自身生命状态的觉知、挣扎与探寻。而并非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

电影今日开始上映。不妨以开放的心,感受另一种艺术形式的呈现。十八年前的早期作品。每一个人都有曾经走过来的路。这条路有坎坷而珍贵的成长。

“你所剩的时间不多,但同时你又被永恒所包围着。对你的理性而言,这是一种矛盾。”但对本性而言,这是一种力量。“尝试去行动而不带期待。完美就是做每一件事你都用了全力”。

朋友讲了一个他所认识的修道之人的故事。结论是,隐于人世默默无闻的高人一般只求自身过程的圆满。有机缘帮下别人,没机缘自得其乐。能够谋生就足够。他们是丝毫不留恋这趟路程的过路人,也无需证明或解救什么。这是深处的境界。

人与人相处都会有麻烦,因为我们都会有一个“自我”,而且这个“自我”强大而结实。如果要修“无我”,感情是最好的机会。感情通常都是被傲慢和自弃所损害掉的。人要真正觉得,“我”不存在但本性珍贵,他人也同样如此,才会如实地去爱别人。

“七月与安生“即将公映。在小说中,她们是一个人心中的两个自我。是自我的对抗与和解。回头看,那一切是过往。是你与我走过的曾经。L

即便我们最终会离开这个世界,要担心的不是离开自己所眷恋和痴迷的一切,比如亲人、爱人、外物。而是应该问自己,这一生是否做过对他人有帮助的事情。是否充分而投入地爱过。是否内心平静、完满而无所缺乏。

收拾好行李。带上茶杯、壶、普洱,可以安静喝茶。带上书,旅馆里每天早起点香,读一段经文。太久没有离开北京。想在远方过一段时间。这样的时间对我十分重要。

读到书,与它有缘,心有所感、有所得,那就是一个礼物。不用管他人如何撕咬。再完美的人尚且都会被损伤、抹黑,何况我们不过是有缺漏的在行路中的微小凡夫。人各有所好,无不出于各自心性。所以读书是一个人的事。自己读吧。不用管别人怎么说。

回到南方。亭台楼阁,骄阳湖荷。这一切是少年重复的记忆,写过多次,仍旧如同异乡人。走得太远,失去了身份的界限。心安稳,随处都是可短暂寄居的地方。

朋友来访。每一刻都用心对待。

一个作者不能负责总是为读者炮制他心目中的作品,这是取悦。每个人心境不同,感受面也不同。一些感觉无所适从的书,不妨不读,或放到十年后去读。作者只能按照自己的内心节奏往前走。作者写书并不是为读者提供心理服务。他至少应走在稍微前面的一步。

在旅途中逐渐完善长篇小说的新提纲。秋天开始,把之前完成的15万字,重新改写。“月童度河”是旧日零星观点的整理,如同刚结束的20天的万里朝圣路,均是对心进行的清洗。是一种准备。在长篇中,应该把这些年逐步深化的种种理解,整合起来做一次集中表达。写一个长路迢遥突破时空的故事,见到他人,照到自己。这就是一次大的清空。

一些断章取义的评论,喜欢在形式、表面、标签上打转。看一本书,至少要搞清楚它的文体,读得懂它文字背后的涵义。断言一位作者,至少了解他的创作脉络,清楚他在写什么。这样会少一些不负责任的自得而轻率的断论。

这次新书略写了一些佛法的事,说不上是见解,只是学习心得。请大家按照自己的心性和喜好去择取。不理解的就只当读了一些感受,但不要随意判断自己尚不清楚的领域。这里也不会与一些轻率质疑、抨击他人的所谓佛教徒有任何辩论。学习是调控自己的心,不是用来增加我慢,也不是用来指着他人显示自己。教徒、皈依与否,尚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心。

有人说回复信的问题,“你已经说了很多,这些问题仿佛还是无休无止。他人经验不可复制,人只能通过自己解决问题”。其实我在书中也已经囊括了大部分的回复,对亲情、友情、爱情、工作、理想、宗教……几乎没有不曾提到的。若仔细读过书,心会得到建议。但我依然准备出时间回复一些相似、琐碎的问题,因为想到对方落笔时的心情。有位喇嘛说,“我们的人生非常需要来自他人的鼓励。并且是一再重复的鼓励”。我想他说得很对。下一轮回复信要新书出版之后了。对没有得到回复的读者仍常觉歉疚。精力有限。公众回复是给所有人看的,希望你通过这些内容仍能有所收获。

从前那些血肉相对丰满的作品,会让人感觉到颓废、决绝、支离破碎、生活状态原子化,让部分读者觉得受到了伤害,你如何看待这种读者的情绪? 庆山:我从来不觉得一部作品会伤害到他人,除非他们自己决定伤害自己。作品只是一面镜子,投射阅读者的心境。读者应该为自己的心境负责,而不是要求作品为他们负责。死亡、颓废情绪、血腥暴力或负面情爱的主题,历来都有作者在表达,一些日本或欧洲的作者,表达得更彻底。即便是我早期的作品,也不算逾越界限。只是一些观点陈述比较直截了当。在作品中呈现生命和生活的各个面向,是创作者的工作内容。我们不必故意去忌讳或回避什么。决定停止的时候,也是觉得一段迷惘的路走尽了,自己有了答案。即便再去表达或展示,也是为了对他人有启发。 早期作品有些消极情绪,但一些读者从中依然读出生命独立和坚强的必要性,加深内心思考,感觉平静和被抚慰。而有些读者只读到形式的诱惑或模仿的冲动,最后在现实中屡屡碰壁,然后推卸责任给读过的某部作品,对作者肆意污蔑。这是不理性的幼稚的态度。阅读作品,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心性、理解能力和心力。这决定你最终从中得到的是什么。

庆山:采访是一种与外界和他人的观察、记录、沟通、分享。当时的初衷是,想让一些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浮躁时代潮流逆向而行的生活方式、宗教感的视角、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发生兴趣。这可以带给他们一些借鉴和启发。生活中有意思的内容,不应该只是奢侈品、美剧韩剧、电子游戏、各种娱乐玩耍、明星以及功利的社会价值观。《得未曾有》提供的是一些看起来边缘但实际上不容忽视的心灵价值。 对我来说,采访是平等的。它也是一种创作体裁,但是作者需要把自己放在隐蔽的位置,尽量让对方的观点凸显。采访需要善良的品质。因为采访者和受访者都是生命体,不是小说里虚构的人物,是活生生的人,所以你应该尊重对方,保护对方。因为对方出于信任对你坦承他的心绪和人生经历。这是可贵的。

对我来说,从写作初始,一直到十六年以后,我关注的始终是个体的跋涉、自省、觉知和试图完善。这并不是什么小情小绪,而是真正地去关注我们自己和他人的心灵质地,而不是选择粗率潦草地隐没在一个集体里。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先把自己当作一个真实而独特的人去看待。 一个平衡的社会,需要由平衡的个体来组成、传承,光凭靠几句口号、几篇控诉文章,不会有什么结果。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尽量完善自己,再利益他人,如此类推,清除一些污染和破损。自己的生命处理好了,再去处理身边的环境,帮助他人。

真正的写作,关注的首要应该是个体。这是我的看法。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深渊,要理解他人,心有柔软和余地。世界有我们无法随意想象和轻易触及的实相,要谦卑,要相信,要探索。

每个人阅读一本书的结论不会一致,你的结论未必是他人的结论,反之,也是如此。任何作品都涵盖着正面和负面内容的表达,如同人心,总有起起落和各种变化。如何在阅读之后去理解、思考,反省自己的认知,是打开心域的能力。心域开阔,对世事和他人会有更多理解。如此,自己也会得到更多自由。

试试去关心、帮助别人,而不是期待他人来欣赏你。要尽量给予,而不是一径索取。

在交流中,我没有强烈的动机,也没有控制的欲望,只是一种平静、如实、真诚、自在的方式,与对方相处。而事实上,对于观点,也没有对立或者不能接受的东西。完全没有。也许是我用自己的直觉,找到四位彼此性情和气息有投契之处的人。

但有时表达也不一定非要做出一个很大的东西,或者对着麦克风说些什么,或者著书立说。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对待朋友、家人、爱人,又或者是穿一件衣服,梳一种发型,插一瓶花,做一个面包,也都是表达。所有有形无形有概念无概念的方式,都是生命的组成。生命在表达中度过。我对表达的理解是这样。

还有一些人会用自己的存在感做表达。这是最高级的表达。不一定需要太多语言或者动作,只是坐在那里,安安静静,就是一种有力量的表达。

关于爱情

在谈到僧人的戒律时,桑济说:如果爱一个人,就试着跟她做好朋友,再要太多,会产生更多问题和痛苦。还说“得到,失去,想再次得到。这样的重复没有意义,不是他们想要的。”

关于名字

读者看一个作者的书,主要看这个书到底是怎么样的,书背后这个人是怎么样的,他不会特别关心作者的名字最终叫什么。或者说,名字有时会成为人的品牌。但真正成为品牌的,其实是那个人,不是名字。名字只是一个符号。

改名字也不是要把自己的写作颠覆掉,或者彻底改变。不是这样的。人一样,写出来的作品依然也是自己的作品,最重要的东西没有改变。所以对读者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而对自己来说,如何坚定地走下去,写下去,是重要的。

也不是说改名字之后,就只写一些很清淡的或很客观很社会化的书。《得未曾有》的类型,只是我写作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尝试和实践。接下来还是会写散文和小说,或尝试其他文体。一个作者写作的内容和风格应该是多变的,无可琢磨的,但又拥有一种可以被读者确认和信任的,写作的品质和性情。

最好的爱情是两个人彼此做个伴。不要束缚,不要缠绕,不要占有,不要渴望从对方身上挖掘到意义,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事情。而应该是,我们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看看这个落寞的人间。

有两个人独立的房间,各自在房间工作。一起找小餐馆吃晚饭。散步的时候能够有很多的话说。拥抱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安全。不干涉对方的任何自由,哪怕他还在和旧日的女友联络。很平淡,很熟悉,好象他的气味就是你自己身上的气味。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留给彼此距离。有一致的生活品味。包括衣服,唱片,香水,食物等。不会太想起对方,但累的时候,知道他就是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