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药食同源话山楂……

来源:哗拓教育
药食同源话山楂……

山楂又名山里红、红果,用山楂制作的风味食品如冰糖葫芦、山楂片、山楂糕、果丹皮等颇受人们青睐。关于冰糖葫芦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

药食同源话山楂……

相传,南宋绍熙年间,宋光宗最宠爱的妃子病了,面黄肌瘦,不思饮食,身体衰弱,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却不见效,于是张贴黄榜招医。

    后来,有位民间郎中献方,以山楂加红糖煎熬,每餐饭前食五至十枚。半月后,贵妃的病竟获痊愈。后来,这种酸脆香甜的糖山楂传入民间,成为冰糖葫芦。

药食同源话山楂……

山楂入药,始见于梁代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最初是用山楂煮汁洗漆疮。自元代朱丹溪发现山楂有消食的功用后,山楂才成为临床常用之药,被广泛应用。

药食同源话山楂……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功能消食健胃、行气散淤。《本草纲目》中记载,一小孩因食积不化,面黄肌瘦,腹胀如鼓。他在山上无意中采食了很多野山楂,食之至饱,回家后即大吐痰水,其病遂愈。所以,《本草纲目》谓山楂“化饮食,消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

药食同源话山楂……

  《本草图经》中说山楂“治腰痛有效”,并且“核有功力,不可去也”。据说光绪皇帝患有腰痛病时,清宫御医曾用“山楂核,瓦上焙焦,研末,每服三钱,用老陈酒冲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