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发生战争是常有的事,一般来说,胜利了固然好,若是不幸失败了,能保住性命,也是幸事,若能够平安回到故土,可以说是祖上积了德了。
但是凡事都有特例,清朝的时候,一支外国军队与清军交手,最后战败,清军要将他们遣送回国时,他们却不愿回去,请求留在中国,最后清廷收编了他们,而现在他们的后代已经是说得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这支军队便是俄罗斯军队中的歌萨克人。1640年,沙俄入侵黑龙江等地,并建立起殖民地,在当地横行霸道,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十分嚣张残忍,当地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但当时清军刚入关,根基不稳,所以派不出兵攻打沙俄。沙俄见状得寸进尺,扩大侵略地,在外东北筑起了城池。
清廷见状,害怕沙俄夺取更多的土地,于是抽掉兵力出来对沙俄进行狠击,多次击溃他们的防御工事。但是东北地广人稀,是个打游击战的好地方,当时清军人少,没法派兵驻扎,所以每次清军一撤兵,沙俄就又卷土重来,清军一来,他们又逃了回去,如此反复。
最后,清廷被扰得防不胜防,派出大军将沙俄打得哭爹喊娘,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换来了近百年的和平。清军胜利后,并没有对投降的俄军赶尽杀绝,而是准备将他们遣送回国,但是其中四十多名歌萨克人却不愿意回去,请求留在中国,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歌萨克人在沙俄的地位很低,沙皇利用他们去开拓疆土,但却并不重视他们,就像是把他们当成炮灰一样,所以他们宁愿留在中国,也不愿意回到沙俄去。
所以,最后这些歌萨克人就跟着清军回到了北京城,被编进了镶黄旗,驻守东直门。不过清廷规定,他们只能跟寡妇结婚,但是其后代就比较自由了。现在,他们的后代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相貌也越来越像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