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不是被别人气到了而是气自己太容易相信别人了
记得以前看到过一个新闻,说是一名男子砸了老人的水果摊,原因是男子的小孩去买水果,老人帮着挑了一袋全烂的。
然后,评论里就开始各抒己见:
虽然老人有错,可她毕竟是老人。
水果坏了换新鲜的就好了,何必去动手。
砸的好,就该让她有点教训。
现在的老人,哪里还有老人该有的样子。
自己看老人在卖东西可怜,每次都会买一些,即使自己根本不喜欢,直到自己拎着手感不对,复称发现缺的不止一点半点,才渐渐的不再怜悯老人而去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人本来都是很好的,直到这些好成为了牟利手段,这些好就慢慢的少起来了,即使这样,也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用一些好,来维护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的希望。
2)
如果我们一开始便不寄予过高的期望,那么,失望应该是相对来说小很多吧。
朋友到她朋友那里去买东西,再三交代,要好,要新鲜,否则不要给拿过来。结果拿过来的东西还是不好的。
这时候,已经不是东西好不好的问题了,这点东西,证明了她的友谊,有多廉价,这么一小袋坏了的东西就可以证明。
当朋友告诉她朋友说东西有问题的时候,她朋友竟然说,用水洗洗就好了,还说她也用水洗过,就闻不出来了…
这说明,她朋友老早知道东西是不好的,还是将东西拿给她。即使她说过不好的不要。
我看到了她的失望生气和不可置信。她竟然一度认为,她朋友对她和对别人不一样,也因为是朋友,所以平日里都是到她朋友这里买,即使她朋友这里比楼下店里贵一些,但反正要买,给别人还不如给朋友赚的心态,让她一直在她朋友这里消费。
她说,她怎么也没想到,她朋友竟然这样。
或许,在利益面前,友谊也只是牟利的另一种方式吧。
或许,能被伤的和伤人的人,天生就是不同的,因为不同而吸引的两个人,终将因为不同而分道扬镳。
3)
有时候,不是结果不够好,而是因为真诚没有被善待
套路倘若只是玩笑话,那么大家是欣然接受的。
套路若是表白的情话,那么即使不喜欢也是被允许的。
套路若是坑蒙拐骗的话,那么就不被接受也是情理之中的。
朋友去买榴莲,在一堆榴莲里面看来看去看来看去,终于勉强的挑了一个比较大,但有一块凹进去的榴莲。
照常买单之后,让店员帮忙剥的时候(因为只是受雇于人而非自己的店)几个店员都对朋友说:你这个、啧,没挑好,有一块没肉,皮还厚,诺,指着其他的对朋友说,这个好呢。
后来,剥出来的肉,看起来很好,不仅肉大,而且颜色好。朋友一下子就忘记了刚才的不愉快,店员又纷纷改口,嗯,是啊,这个大,要是那个看的剥不出这么大块的,剥不出这么好的…又是一片赞叹,说朋友会挑,价有所值…
也正是因为她们的夸赞,让朋友心花怒放,全程都没摸一下那个榴莲,路上也是打车回家,怕被碰坏。
结果朋友回到家,发现那个被店员夸上天的榴莲肉,硬的跟石头一样,压根没法吃。
朋友一下子很生气,她气的不是榴莲不好,而是那几个帮忙剥榴莲的人,那么专业,那么会挑,难道剥的时候,手就是死的、木的?感觉不出来榴莲一点也不软软的?!这么硬邦邦的东西,是以怎样的心态和怎样的想法来说出那样一堆骗人的话的。
这件事,又让我想起了那个老人给小孩子挑烂水果的事。
怎么能不砸摊呢,不砸,还要有多少个买烂水果的小孩子呢,不砸,还要有多少人因为怜悯而委屈自己呢,不砸还要有久才能让天下和她这般的人知道这是不对的,不对的事情总是会受到处罚的呢。
当然,朋友并没有去砸水果店,朋友只是去找那几个店员了,当然,那几个店员只以沉默面对。真的是连话都不多说。朋友在问及投诉店员的处理之后,得知会扣钱和当面赔礼道歉的结果,选择了不投诉。
事情即已发生,投诉也没能让自己好过一些,又何必再去生事端呢。
有时候啊,觉得就该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有时候又觉得,不能和别人一样,否则和别人没什么不同,全凭心情罢了。
最讨厌的是比坏比不过别人,永远都比不过,但却输的很生气。
就好似跟别人吵架,却骂不出脏话,只能输一样,于是骂不还口,打不起来,气得半死。
生气没用也得生啊,否则没气坏自己也得闷死吧。
好在时间会让人忘却,所以,生活才得以继续啊。
我觉得最高的境界,莫过于,无事可生气,无事可惊慌,一切皆在掌握之中,不在掌握之中的亦全都能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