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这貌似是一个与投资理论和具体操作没有直接关系的话题,却极其重要,而且一直以来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为不具备投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人在股市注定是赚不到钱的(我指的是长期来看的总体收益),这部分人的数量很可观,保守估计也能占到投资者总数的一半以上。人们往往把不赚钱或者亏钱归因于自己运气不好,认为是偶然,但其实这是一种必然。试想一下,在“一胜、二平、七负”的股市里,你有什么出众之处能使自己位列赚钱的10%?
你比别人更聪明吗?(可能每个人都自信自己很聪明),如果这一条件成立,那么投资收益应该与智商成正比,高智商高学历的人更容易赚钱,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你比别人有更灵通的消息吗?且不说传播的消息是否合法,是否真实,即使合法、真实的消息,传到你耳朵里的时候也大多过了时效而没用了,而且现实中没听说哪个专门靠搏消息,炒内幕赚了大钱的,反例倒是不少。你比别人更懂技术?通过图形或利用各种纷繁复杂的技术指标炒股,且不说这些方法和指标准不准、有没有用,就算有用,你觉得自己学明白了多少,在实践中用得怎么样,比那些所谓的“庄家”强吗,如果不强怎么能跟上他们甚至超越他们?等等。因此,走好投资之路,首先要清醒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判自己,正视自己的“不能”。然后,认真思考一下成功的投资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如果自己也都具备,那么恭喜你,可以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成功是早晚的事,否则,三百六十行,你不用非得在这一棵树上吊死。
一、投资者应具备的素质:
1.正确的金钱观。问问身边的朋友,赚钱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大多是“吃香的、喝辣的、住大的、开好的、出去玩,改善生活”——享受派;“让自己和家人拥有更好的医疗、养老和教育保障”——责任派;“实现财务自由,不用再为生计奔波”——理想派。那么哪个是“正确”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看巴菲特的观点“我所想要的并非是金钱。我觉得赚钱并看着它慢慢增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你看懂了吗?巴菲特想要的不是钱,确切的说是不是钱的种种功用,而是享受赚钱本身的乐趣,重过程轻结果。而上面列举的享受派、责任派和理想派都把重点放在了由钱带来的种种好处上。差别就在于——是过程导向还是结果导向。看看《邻家的百万富翁》和身边的例子,很多人都不理解,那些百万、千万、亿万富豪们,那么高的身家,却甘愿过简朴甚至“艰苦”的生活,开着廉价的汽车,到便宜的餐馆就餐,几十年住同样的房子等等,这样的“吝啬鬼”有什么意思?而且他们居然有人把80%以上的财富拿去捐献,简直是匪夷所思、莫名奇妙。其实,这些富人们在赚钱过程中收获的快乐要比金钱本身重要得多,钱对他们来说只是账户里的一组数字,是对他们成就的一种体现而已,别无它用。因此,赚钱对于他们是快乐的,充满成就感的,动力是最充足的。而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钱是有用的,我们的动力来自于钱的功用,赚到钱就好,至于通过什么方式来赚钱大概是次要的,因此往往要么动力不足,要么缺乏乐趣。其实,无论是结果导向的金钱观还是过程导向的金钱观,本没有对错之分,但投资之路想要走得更容易、更顺、更有趣,恐怕就得像那些“吝啬”的富人们那样去看待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节俭。这里说的节俭是合乎本性的,是愿意过平淡而简单的生活,把节俭视为理所应当,而不是违背本性地刻意省钱,搞得自己很痛苦。比如“拿铁因子”,如果你每天必须要喝一杯拿铁,不喝就影响一整天的心情,那么你就不如那些根本不需要拿铁的人在投资方面有优势,因为他能比你节省更多的不必要开支且不违背他的本性。合乎本性的节俭可以看作是对正确金钱观的延伸。生活中总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对生活质量没有过高的要求,“一箪食,一瓢饮”,满足生活基本需要足矣,他们没有多余的物欲,并把为了面子而使自“上档次”,或者“打肿脸充胖子”过度消费视为非常愚蠢的行为。他们认为多一块钱不必要的消费,就会少一块钱拿来投资,将来会损失数倍的收益。合乎本性的节俭能够为你投资之路增添动力而不是痛苦,它不是成功投资的充分条件,却是必要条件。
3.认真。总听到身边的朋友说“我就投了一点点,玩玩嘛,赔就赔了。”当然这话未必出于本心,没有谁甘心赔钱的,这样说大多是给自己的失败或可能的失败找个借口,留好后路而已。但这样的“好心态”对投资一点好处也没有。投资本身是件挺严肃的事,没有人能随便“玩”着就把钱赚了,而且既然是“小赌怡情”,必然不敢投入大量本金,也就没有足够多的“湿雪”,雪球自然就滚不起来。小打小闹之后,就算赚了钱也没什么实质性的改善。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不断勤奋地钻研,保持求知欲,保持专注力,慎重再慎重,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敢于下“重注”,不因挣了钱而沾沾自喜,也不因暂时的挫折而灰心丧气。
4.耐心。其实不只投资,做任何事要想做好,几乎都离不开耐心。你今天刚播了种,不能指望明天就能收获;而且如果你觉得别人种玉米好就把刚种的小麦挖出来改种玉米,过两天又把玉米改成大豆,这样一年下来必将颗粒无收。投资与种地道理相似,但相对于农民来说,耐心却是投资者最为缺乏的一种品质。投资中的亏损有相当比例是投资者自己的操作失误造成的,而频繁的操作大大增加了出现失误的几率,缺乏耐心是导致频繁操作的内在动因。因此耐心可以有效减少失误,从而避免过多损失,降低风险,是投资者必备的素质。但耐心绝不是赌气似的执拗,尤其是被套牢时,人们往往有股子“狠劲”,老子跟你杠上了,结果越套越深。真正的耐心来自于理性的分析,认真的研究,基于常识的判断与深刻的洞见之上,还要有淡定的心态,自信的性格以及敢于坚持己见不受诱惑的定力。如果你看着股价的波动就不能自已,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看见别的股票涨得好就眼馋,老想换手,那么,你很可能不适合做投资。
5.理性。就是说你做决策时要以客观详实的信息、靠谱的理由为依据,而不是凭一时冲动拍脑袋做决定。这里的难点就在于,无论买入还是卖出,能不能找到一个或者几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以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待问题,人们大多缺乏理性思考,因为理性思考太“麻烦”,而凭感觉做决定更“简单”;另外,控制情绪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尤其在完全无法预测未来“摸黑”的情况下,看到股价的波动以及受到别人的影响时,情绪会不可避免地变得难以控制。情绪变化往往导致决策和行为的变化。一种流行的说法“炒股就是炒心态”,保持好心态就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有效控制情绪的前提是客观而理性的决策,如果指导你行动的是靠谱的理由,那么只要该理由存在的基础没有被破坏,你就可以一直坚持下去,情绪自然就控制住了;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理由,那么情绪失控是不可避免的。想象一下,如果巴菲特以48元买入中石油股票(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他一样会不淡定。
6.自信与怀疑精神。自信是必不可少的,你能够坚持己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不受自己情绪的干扰,不受他人的影响,不听内幕消息,不盲从等等都离不开强大的自信力。但100%的自信中加入10%到20%的怀疑精神也是有必要的,因为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掌握的信息,做出的判断都可能有缺陷,因此保持怀疑能让你的决策逻辑更完整。比如达尔文,在创建一个理论初期,总要竭尽全力地自己反驳自己,直到“无懈可击”;投资领域中索罗斯也善于自我怀疑甚至推翻重来,这在高风险的投机操作中是非常好风险控制措施。另外,每一波牛市都会创造出一批“股神”,著书立说,指点江山,然后大多在下一轮周期中销声匿迹了,正如《随机漫步的傻瓜》中说的,很多人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但事实却是运气,是随机性。因此,即使你投资几次成功了,也请保持适度的怀疑,保持谦虚低调,保持清醒,别让自己成为一个“随机漫步的傻瓜”。
二、投资者应具备的能力:
1.阅读。查理芒格说过“我想自己不是受到良好教育的典范,我是自己学会通过阅读而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的。”以及“我认识的各个领域的有成就的人都在阅读,没有一个人不是。沃伦巴菲特的阅读量会让我们吃惊。”以及“没有大量的阅读,你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广泛意义上出色的投资人。”阅读对建立正确而完善的投资体系,以及获取详实的参考资料都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巴菲特那些事儿》(刘建位著)所述,巴菲特大约在小学四年级(11岁左右)就把奥马哈市图书馆中关于财经金融类的所有书籍至少读过一篇了,当然我们都知道,真正将他引入顶级投资者俱乐部的是在19岁时读到的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总之,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2.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不仅仅是种能力,更是种智慧。具有逆向思维的人一般是看待问题比较全面,运用哲学辩证法灵活自如的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目光深邃的智者形象)。逆向思维的形成跟个人所受教育、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性格特质以及悟性都有关系。但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投资过程中又不能为了逆向思维而逆向思维,故意跟大多数人反着来,如果是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规律,那投资就简单了。在实践中,一来你没法准确了解大多数人的想法,只能通过一些表象去估量,况且群体的意志也在不断变化;二来未必大多人做的就一直是错的,有时他们也是对的。因此要进行“选择性逆向操作”,一切还是根据自己的理性分析判断。
3.眼光。眼光是对未来的洞见,发掘事物的潜能,预测到将要发生的事情。我们应当把股票看作企业的权益凭证而不是市场的交易凭证,如果你具备商业透视能力,也就是这里说的眼光,那么你是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是可以做出可靠和相对准确的预测的;而脱离企业基本面去预测股价的起伏,图形的变化或市场的走势则是没有根基,难度过高或准确率较低的。因此,投资股票需要一定的商业眼光,要从行业前景、企业经营状况、核心竞争优势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这种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实践,不断完善和深化。
总之,投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且很多人不具备投资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没有人能只凭运气取得长久的投资收益。如果你具有上述素质和能力中的大多数,并且愿意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那么你取得成功的概率将大大提升,请坚定地走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