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由王志文主演的《天道》电视连续剧(公众号“雾满拦江”推荐)。
其中一个情节,讲到主角丁元英赴晚宴,酒桌上对方以文化人自居,要以当场拼诗为游戏,不然罚酒,丁元英推脱不掉,缓缓念出一首《自嘲》:
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我觉得现场能背首没听过的词已让人刮目相看了,这位看似一名商界混混,居然能现吟词一首。。当时那是语惊四座不虚传,无怪乎对方当时抄下词后羞郝离场。
事后仔细品,我感觉按照丁元英的意思:是我已退让如此,还想让我出丑,那我只好反击了。所以,明说是自嘲,实际上是在嘲讽那些自以为是的“文化人”。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多读点书,成就满腹经纶是多么的重要,人总是要对自己负责的,要有不俗的才能为护身法定,虽然一时用不上,但总会在关键或是不经意间让你化险恶于无形,于乾坤中挪昆仑。
从全剧看丁元英说话虽然字字都认得,但一说出来,你就要停下来思考一下他话是什么意思,但思维一停顿,就跟不上他下一句说的是什么了,要知道说的可都是母语啊,怎么感觉像练习英语听力一样。。。
听不懂,是因为一些话语太过抽象,但咱听的抽象,却是人家总结出来的真知,更有经验和感悟做支撑,所以,说出来如大白话,外人理解却不易。
所以,要想跟上人家的思想,那还是要多读书,理解那些文化属性等看起来是空泛的词,剧中,也只有左小青饰演的女警官才能和丁元英配得上对话,才是同一层次的人,所以有一场生死天国之恋也不奇怪了。
看剧中,不自觉地把丁元英与明代王阳明联系起来,虽说活在不同时代,却都能在立世之中,看透世事复杂,与人性不堪,同时,又都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运筹帷幄,从认清事物的本源出发,做该做的事,说该说的话,既不失自身独立,又能救民于水火,立功立业,成就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