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一词最初是指一种政治制度,是一种管理国家的方式。在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理念里,民主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国教育界的“民主之魂”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民主的时代已经来到,民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对于民主的生活还不习惯。但春天已来,我们必须脱去棉衣,穿上春装。我们必须在民主的新生活中学习民主。”他对民主教育有过如此的定义:“民主教育一方面是教人争取民主,一方面是教人发展民主。”简言之,“民主教育”即是一种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民主精神的教育。
一、唯有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具有平等意识的学生
“民主教育”意味着“尊重”,“尊重”不仅是传统的“师道尊严”中的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此处的“尊重”是相互的,切实将师生关系和谐化。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的本质曾有过一段阐述“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平等”与“尊重”理应在平等与尊重的关系中去培养。
走在校园里,当师生相逢时,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学生主动与老师打招呼,而不是老师主动与学生打招呼。有时学生与老师打招呼时,老师并不会给出太多回应甚至会直接无视学生的招呼。如果说,学生遇见老师不打招呼我们视之为没礼貌的话,那老师不主动打招呼甚至不搭理学生的招呼我们也应将其看作是礼仪习惯薄弱的表现。当老师去家访时,老师通常会被学生家长报以最热情的接待,而学生去办公室有求于老师时很少会享受到同等热情的接待。当学生去医院看望老师时,我们会认为他很有礼貌、懂得感恩,在外人看来,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而当老师去医院看望学生时,我们则将其视为品德高尚的典范,必要时还会做一番报道……
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现象,归根结底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传统意识:师生是不平等的,师道尊严。
民主教育下的“师生平等”二、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渗透在师生的日常
教育界近年来流行一句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所谓“蹲下来”,并不是肢体的蹲下,而是心灵的蹲下,让教师的心与学生的心处于同一高度进行更近距离的对话。与孩子们走得更近一些,让他们感受到他们与老师之间的人格平等。
大概每一位老师都有过跟学生借笔的经历吧,几乎每一次借笔我都可以感受到什么叫做“一呼百应”,他们纷纷会以闪电般的速度拿出笔,紧接着变火速递过来,有的学生甚至会以百米冲刺般的速度冲到讲台前就为了让老师能用上他的笔。可见,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地位是多么的神圣,能被老师用到自己的笔是一件多么引以为豪的事情。进而去反思我们自己,当学生怀着一颗试探的心来和老师借东西时,我们有没有以同样的热情去对待他的请求?显然不会,为什么学生在向老师借东西时通常会怀有一颗试探的心?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与老师是不平等的,他们不知道老师会不会借给他,能用上老师的东西更多的是他们的荣幸。
对于教育者来说,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与其煞费苦心地去做纯理论式的教育,不如潜移默化地去感染他们,让老师内心深处的平等意识能很自然地显露出来并且要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当老师走在校园里看到学生时不妨主动对其微笑打招呼,让他们去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当老师走进课堂时面对学生的鞠躬齐声喊“老师好”时,我们应该真诚地回以鞠躬并回应“同学们好,请坐。”让他们去体会到被尊重;当学生徘徊在办公室门口时,眼见着有某种诉求,我们应该主动让他进来问一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的,让他们去感悟师生之间可以有效地进行心灵沟通。
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不仅是教师拥有师德的体现,还是教师这种职业特点所蕴含的必然要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幼小的生命,他们有着自己的精神世界,有着自己的独特思想,教育活动从来都不可能是单向的,必然是双向的师生互动。虽然在思想上,教师比学生要成熟得多;在学识上,教师比学生要渊博得多;在人生经历上,教师比学生要丰富得多。但就人格而言,双方是平等的,那一个个幼小的生命总有一天会长大,而他们长大后究竟可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除了受自身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影响外,有很大一部分会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
民主教育下的“师生平等”三、平等的意识需要教师的用心呵护
对于教师而言,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是需要的更是必要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一个观点: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才能、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学习成绩等是存在着客观差别的,有很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素,然而,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却是同等的,而且是无等价物可以替换的。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友好共处、携手进步。
在班级的平等相待关系中,最需要格外留意的是对后进生的呵护。不管我们承不承认,大部分后进生在班级中的地位是比较边缘化的。因为长期受到老师日常教育的或多或少的斥责,很多后进生都渐渐丧失了自我肯定的勇气和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谆谆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不管后进生在我们眼里是多么的“一无是处”,在他的心底或多或少的留有某种善的火花。
学生小安是我班一位学习态度、行为习惯都很有问题的孩子,上课迟到、讲悄悄话、不交作业这类事情经常会发生在他的身上,并且屡教不改,着实让各科老师头疼。一天上午放学的时候,我就他的作业问题又一次严厉批评了他,事后,他流着眼泪耷拉着脑袋走在回家的路上。在经过中午短暂的休息之后,我急急忙忙地往学校走去,就在快要到学校大门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在大声呼喊着我“朱老师~朱老师~”我回头一看,竟然是小安,只见他满头大汗地朝我奔来,气喘吁吁地说:“朱老师好,你怎么走这么快……”当我看到他关切的眼神时,那一刻,内心深处真的是五味杂坛般说不清的滋味儿,因为我仍然很清晰地记得上午放学时我对他的训斥,此时他不应该疏远我么,孩子终究是孩子。
走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我的内心是自责的,我害怕我的一次次训斥会最终伤害到这颗纯真的心。我应该给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慢慢成长、进步,犹如荷花池里的荷花不会在同一天开放一样,但是只要坚持呵护下去,总有一天满池的荷花会争奇斗艳。在学习上,他确实是落后的,可是在生活中,他却有一颗会发光的心,这颗心也许比什么都可贵吧。
平等地对待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平等才能让他们学会自我尊重,学会自我尊重才能学会尊重他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教人求真和学做真人也只有在真正的民主教育下才能实现。同一片蓝天下,都是大写的人。让民主教育下的“师生平等”成为真正的平等吧!
民主教育下的“师生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