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是一本倍受赞誉的小说,王二一个不安分的知青,陈清杨一个名不符实的破鞋,他们因为破鞋相识,也因为破鞋相知,原本略显俗套的相遇,却因为独特的时代背景,反而充满了马尔克斯似的魔幻色彩,王二拥有驴一样的那话儿似乎也变成了一种青春飞扬,追寻自由的意象。王小波笔下的女性常常形象单薄,脸谱严重,好像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理工女生,一种冷冰冰的气质,让我们在欣赏文中的性爱描写时,欲念全无。这就是所谓写的干净吧。王小波在现代文学史上大受文艺青年的拥趸,就是因为文中时时透漏着的那种特立独行,而这也正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荷尔蒙宣泄的一种诉求,文中还有我所不喜的屎尿横流,难道所谓先锋文学就必须围绕人类的本能和排泄物吗。但是王小波的成功之处也正在这里,试想一下,当时充斥的伤痕文学,王小波的文字不吝于一缕春风,他略显轻佻的笔触,幽默调侃的文风,时至今日依然让我忍俊不禁。而且在小说中他聪明应用了意识流的一些手法,让读者在纠结人物关系发展时,忽然被转移到另外的一种叙述,看起来与情节无关,反而从另一个方面丰满了人物,推动了情节。西方文学评论家说他的作品洋溢着人道主义的光辉,但依我愚见,王小波只是把西方小说技法与讽刺社会现实恰当的结合,一种像电脑程序一般的预设与反应,文革与知青,现实与爱情,交织成了他的黄金时代,朦胧梦幻,却又机械清冷,像野合时的雾气,也像王二存在与否的哲学探讨。王小波笔下的那个时代,敢爱敢恨,却难以摆脱命运的折磨,人在时间面前最终都会像被锤骟的公牛,驴一样的那话儿也难以摆脱阳痿的宿命。这是他的黄金时代,而不是我们的。那个时代所有的魔幻今天依旧上演,而我们却再也没有或者说不敢写出我们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