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云,“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短短十个字,到尽了这世间千百年对男女的态度。一个女人,从呱呱坠地的第一天起,在大家的认识中就与柔软这个词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像是一株娇嫩的幼苗,一点一滴都牵动着这个世界的目光。从古到今,多少男儿仗剑走天涯,不是在沙场“醉里挑灯看见,梦回吹角连营”就是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般肆意人生,留给女性的都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缠绵悱恻,又如“人间四月天”般的婉转动情。这一阴一阳,一强一弱,似乎在冥冥中印证着上天的安排,平衡这这个世界的天平。所以回望这几千年的历史,从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到后来现代社会中男权主义者口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协作,无一不在诉说这个道理,仿佛“柔软”是什么贬义词一样。当我读完华人奥斯卡导演李安的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后,彻底改变了这种观点,对于女人也好,男人也罢,能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的人,“柔软”反而最有力量。
书中几次提到李安这个“柔软”的男人,似乎远离了男性的那些标签,对于他的出现,打破了这个浮夸的艺术界“达利式”标榜的狂妄与自恋,他蹲地够低,所以他的眼睛看世界、看人生、看宗教够广、够透彻。对于中西方文化的透彻领悟,让他都能游刃有余的讲着他心中的故事,让我们感受他眼里的世界。视角独特的东方武侠《卧虎藏龙》,娓娓道来东方传统的《推手》《喜宴》,洞悉西方情怀的《理智与情感》亦或是直达灵魂深处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看完这本书,掩卷沉思,我倒悟出几分柔软的真谛,在这浮躁的世界里,未尝不是一剂良药,一盏伴我前行的指路明灯。
“柔软”印证着真正的自信。李安是一个真正自信的男人,是一个远离了世俗标签的活出自我的男人。他不需要喧闹的觥筹交错去证明自己,也不需要华灯初上后的霓虹闪烁与纸醉金迷。他曾经一度蜷缩在纽约的家中,做家庭妇男,做一个中国男人眼中“没用的男人”,朋友都期待在奥斯卡得奖的致辞上说点什么,他却是那一句淡淡的“我是一个没用的人。”能把自己放的这么低,才是自信的真正核心。
“柔软”流淌着古老的智慧。古老的中国不论是道德经中至理名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中不变的道家哲学,亦或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太极中以柔克刚的推手招数,都是在阐述着平衡协调,等待时机的道理。李安的柔软并不是软弱,而是在低处等待着一个机会,即便遇到挫折,也能调整心态,不至于一蹶不振。在家赋闲期间,也不枉继续学习电影理论,反复观看各种良莠不齐的好莱坞西片在心中默默积蓄着能量,所以当后来有人找他拍《理智与情感》的时候不但没有因为从未接触过西方电影拍摄而退缩,反而以一种大胆的尝试心态接下了并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柔软”背负着坚强的信念。人的影响力有得时候不是来自你讲的东西,而是你相信什么东西,坚持做的东西。柔软的人背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梦想,还怀揣着一份对得起所有人的责任。书中李安说道自己拍电影的一番话意味深长“不是我要刻意坚强,而是你说要做一个事情,应该言必行,行必果,对不对?总要有一个结果出来,我说了要拍,拿了钱,带了团队,我讲一些活灵活现的事情,没有做出来就没有办法交代。这个东西会驱策我继续完成,你不完成你的人生是不行的,你要对得起自己的承诺。”所以每次他都是拼命去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沟通协调,去找资金,找团队,这个过程难免会尽力心酸与坎坷,但是他把自己的得失放在整个团队中,自己的一时低头恰好成就了未来颁奖大典上的风光无限,这才是一个真正“柔软”的男人,一个有担当的男人。
电影《卧虎藏龙》拍完后,接受西方记者采访,李安像一个害羞的孩子一样,始终带着腼腆的微笑,说起自己的人生,“生活里,他是隐忍的余秀莲;内心中,他却是率性的玉娇龙”。想到这,我觉得,对于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应该怀揣着执着的梦想,一直柔软的走在追梦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