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把时间当作朋友》—— 时间管理与心智有关

来源:哗拓教育

这不是一本关于教你如何管理时间方面的书,与其说是时间管理,不如说是教你提高心智,与时间陪伴。

无论是谁,都最终在某一刻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且几乎注定会因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后悔。病了要投医,病急了就很可能乱投医。可是书店里各种各样的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多半于事无补。一方面是束手无策,另一方面是时间无情地流逝,恶性循环早已经形成:要做的事越来越多,可用的时间越来越少;而因此时间越来越珍贵,时间越来越紧迫;时间越珍贵就越紧迫,时间越紧迫就越珍贵……压力越来越大,生活成了一团乱麻。

人是没有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换言之,人类能做的事情顶多只不过是发明改进测量时间的工具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去左右时间。

事实上,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人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却又各自生活在自己的那个版本之中。改变自己,就意味着属于自己的那个版本的世界将会随之而变,其中也包括时间的属性。开启自己的心智,让自己能够用最可能准确的方式思考、观察、记录、总结、分享和行动,那么自已的时间就会拥有不同的质量,进而整个生活都必然因此焕然一新。

人生的幸运在于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而什么是正确的或者更好的方式,什么事情真的值的去做,需要培养出良好的心智才能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若真的做到“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那一瞬间,时间无需管理,它是你的朋友,陪你亦步亦趋走到最后的朋友。

心智的力量。每个人所拥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异会给每个人的一生带来无法估计的价值差异。而对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心智能力的差异竟然会使人们因为相同的理由——“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做出竟然完全相反的选择。

选择相反,直接的结果就是时间质量的不同——这不是所谓的“时间管理技巧”可以弥补的。制作一个“任务列表”,其实谁都会;分清楚“重要”与“次要”,或者“紧急”与“非紧急”也没有谁不会。因“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拒绝学习的人,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虚度无数光阴,哪怕他们天天“科学地”制定计划,编制“任务列表”。而与之相反,因“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选择努力学习的人,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收获,并且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获得更多的“意外”收获,哪怕他们可能显得“漫无目的”——结果真的是天壤之别。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除了看的见的相貌、身材、出身、财富之外,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智力量的差别。心智力量的不同,最终会使一个人无论是在学习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与另外一些人相比可能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个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像、假设、推理,而后指导其行为。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A获得知识;B应用知识;C抽象推理。博瑞博士认为,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与他的心智直接相关。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智力的差异,即,每个人心智的能力强弱不一;且这方面的差异可能存在着天壤之别。P580

“心智开启“的起点是”意识到可以自律“,而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人或多或少是经验主义的动物“。也许每个人的不幸都是一样的,一生中最多的经验是”半途而废“——各种各样的、各个方面的”半途而废“。我们一生中半途而废的经验太多了,乃至于想要放弃”半途而废“要比”坚持到底最终成功“难太多了——大多数人连一次”坚持到底最终成功“的经验都没有。当我们决心改变的时候,”懒惰“便会指使我们的那个”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遗忘“——起作用,让我们不知不觉停止改变。

我们一生做的事,大多都是一个试错(trial and error)的过程,对于人生,没有人能像解释数学那样给出普适的公式。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

除了”试错“、”观察“、”阅读“之外,”思考“,准确地说,”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我们知道,每个人内心都充满了恐惧,所有的恐惧其实都源自于我们害怕未知。于是,恐 惧是永恒的,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什么都知道。

所有的学习过珵,或者说知道传递过程中最大的障碍——”经验主义“。所有的人或多或少都是经验主义者,因为,前面已经提到过——所有的人获取知识的最为基础的手段就是通过”体验“。经验主义在一定的层面上是适用的,不能彻底否定它的重要价值。但与此同时,必须认清”经验主义“的根本局限。首先,个体的经验有限。另外一些时候,无法突破个人有限的经验去理解周遭事物和他人,总是会带来惊人的灾难。其次,群体的经验有限。面对无法亲身体验的知识,人们往往会心存恐惧,因为人们害怕未知。而群体面临无法体验的知识,往往会表现为疯狂。有句话非常精辟,”很多时候,人们的善良出自于软弱,而他们的残暴只不过来源于恐惧。“

我们常说,”经验宝贵“,然而,在某些时候,所谓的”经验“恰恰就是我们进步路上的绊脚石,甚至是我们进步时能遇到的、稍稍出点差错就可能无法逾越的鸿沟。

人类也许是地球上最尴尬的物种之一:长期的进化使人类发展到今天这个高度,但是,每个人在出生的那一起刹那,实际上与其他的动物居然站在几乎同样的起点上,心智要从零开始进化。此后的一生中,要用相当长的时间通过枯燥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文字运用能力。有了文字能力才能通过阅读摆脱种种局限获得更多的知识。而后还要学会逻辑、通过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然后才可能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当然一定有相当比例的、绝对超过半数的”人“其实在这条路上只进化到一半都不到的程度就自以为是去了。

见识越少的人越喜欢用自己所有的见识作为判断依据,并且完全不顾自己见识的局限,也不知道自己的见识有局限。

生活无法彻底回避比较,但是,事实上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的欢乐和幸福也确实太多太多,只不过常常被人们忽略。于是,大量的时间被用来去追求必须通过比较才可以获得的欢乐和幸福,最终获得的只有更多的痛若。可是时间却不会仅仅因为结果无法承受而倒流,时间的属性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真正拥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如果仅仅因为这样的结果就开始寄希于来生来世,就更加可悲了。当然,还有更可悲的:寄希望于下一代。而不顾自己的经验完全是”错误的经验“,只是单纯而又愚蠢地认为自己的经验必竟是”多年的经验“……

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的富兰克 H 奈特有个著名的观点:决定一个人富有的三个条件,一是出身,二是运气,三是努力,而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这是个严肃而重要、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才能通过认真思考而理解并接受的道理:无论你多努力,你都很有可能完全没有机会做到富有富足——你有勇气接受这样的现实么?

然而,接受这样的现实,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从此没必要努力了。其实,所有的人都须要努力。只是,强调努力和奋斗是挺可笑的而已。每个人都面临着自身一定的局限,而现实又是“资源不仅稀缺,并且分布很不均匀”,所以,每个人都要努力、奋斗、挣扎,无论是谁,无论他原来是什么样子。接受现实实在是太困难,因为,每接受一个难以接受的现实的时候,总是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可能更加难以接受的现实。所以说,这世界没有什么比接受现实更为困难的了。另外一个烦恼来自于这样一个事实:尽管“努力”是必须的、应当的,但可惜却不是天生的。每个人天生所拥有的是与“努力”相悖的一个习惯——“懒惰”。

除了“天生的懒惰”这个阻力之外,还有一个是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的“最终的困难”究竟会困难到什么程度。人们常常慨叹体育比赛的残酷。百米田径赛里,第一与第二之间的差异只不过是零点零几秒;在跳水比赛里,金牌和银牌之间的差异只不过是零点零几分;在跳远比赛里,冠军和亚军之间的差异只不过是一厘米不到的距离……那一点点的差异竟然给选手带来的是天地之差——太残酷了。

可是,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就会知道那所谓的“一点点”的差异究竟有多么惊人。P2291在开始阶断,一个人只需要花费一点点的时间精力,就可以获得很大的进步;然而,随着进步程度的增加,再进步一点点,往往需要投入相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说,那些冠军与亚军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并不像看起来的那么小,因为,到最后阶断,时间精力上要有很大的差异才能造成成绩上明显的却又很小的差异。

所以说,我们不应该被人鼓励了才去努力。努力是应当的。无论有没有人鼓励,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努力——当然,在任何努力之前应该先确定目标是否现实。有些人与众不同,他们不仅一贯努力,并且其分外努力的原因来自于他们认真的观察和清楚的思考:最终的困难远比想象中的更加困难。

接受自已与别人没什么不同,至少没什么本质性上的不同,是心智正常成长的重要前提之一。

井底之蛙是不可能知道这世界还有很多其他的井,与它所在的那个井没什么不同。可能是大井,可能是小井,井口可能是方的,可能是圆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并且至关重要的,这些井的深度是青蛙跳不出去的深度。那只井底之蛙于是更不可能知道其他的井里可能有着与自己一模一样的青蛙,也可能是大一点的,也可能是小一点的;它们也不可能知道哪只青蛙与自己有着一模一样的想法——尽管它可能从细微角度出发,都是独一无二的,并非100%相同的青蛙。

运气究竟是什么,是一个特别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如果你不能把这个问题彻底想清楚,你可能就会因为错误的认知而不停地浪费时间

概率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你的欲望。你觉得“幸运”的时候,是因为你的欲望得到满足;你觉得“不幸”的时候,是因为你的欲望落空。所以说,从理性角度出发,所谓我们能体会的运气,只不过是因小概率事件发生而产生的感受而已。欲望尽管并不总是可以被满足,却是你自己能控制,甚至可能完全控制的。浪费时间、虚度年华的人,有个共同的特征——他们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却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彻底失控。一定要想清楚并记住这件事儿: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尽管运气确实存在,但我不能相信运气,或者完整地说,我不能相信运气与我有关。

人们不喜欢甚至害怕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并且,越是脆弱的人越希望获得控制权;同时,越是意识到自己没有控制权的时候就越害怕。——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究因果

好运气发生在你身上,你当然应该非常开心;坏运气降临在你身上,你应该平静接受——无论怎样你都要继续生活,当然就还要继续面对你不能控制的事物。其实,这是苏轼早就总结过的生活态度:“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天下所有的骗子下手的时候:第一步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受骗者相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受骗者一旦相信这是一个“不可多得、不容错过”的机会,就会在这种想法带来的压力之下做出非理性的选择。所以,千万不要相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你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对你来讲,不存在任何机会。机会时时刻刻都会出现在你身边,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足够努力,可以做到像诸葛亮那样,“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当你准备好的时候,随处都有机会,而且所有的机会都是切实的,并且是可以把握的。

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用“面子”就可以获得一切,想得美啊!

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某种依附关系。真正的朋友,从来不“抢”,而是“换”。

某种意义上,尽管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他们的所谓“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交换关系”。可是,如果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那么就更可能变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换“,最终成为对方的负担。这个时候,所谓的”友谊“就会慢慢无疾而终。也有持续下去的时候,但更可能是另外一方在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换,以便实现”公平“。所以,可以想象,资源多的人更喜欢,也更可能,与另外一个资源数量同样多或者资源质量对等的人进行交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平交易“更容易产生。整体上来看,人脉当然很重要。不过,针对某个个体来说,更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资源。有些资源很难瞬间获得,比如金钱、地位、名誉,尤其在这些资源的获得更多地依赖出身和运气的现实世界里。然而有些资源却可以很容易从零开始,比如一个人的才华与学识。才华也好学识也罢,是可以通过努力必然获得的东西。一个人心智能力一旦正常开启,就会发现自己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世界里,只要正常地努力,并且有耐心和时间做朋友,很容易成为至少一个领域的专家。努力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艰苦,只不过是”每天至少专心学习、工作6小时“;耐心却远比大多数人想象得巨大,”要与时间相伴短则5年,长则20年“。终于有一天,你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你会惊喜于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所谓高效的人脉居然会破门而入。你所遇到的人将来自完全不同的层面,来自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不同的方向。而你自己也不再是过去一无是处的你,你不再是”索取者“,你扮演的是”乐于助人“的角色——很少有人讨厌善意的帮助,更何况你是被找来提供帮助的呢。甚至,你会获得意外的帮助。

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而把那些不能改变的暂时忽略掉。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

“进化之路”又确实“路漫漫其修远”,值得我们为之“上下而求索”——可以为之上窜下跳,奋不顾身,拼命挣扎,无畏追求。

学习的目的本来就不是为了“考试”——只不过基于种种原因,连所谓的主流教育都变成了“应试教育”。如果说,车是人类腿脚的延伸——使人们走得更远,望远镜是人类眼睛的延伸——使人们看得更远,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使人们算得更快……那么学习就是人类所有能力的延伸——可以使人们拥有更多的能力,并且投入往往仅需要花费时间与精力。事实上,学习本身不仅是一种能力,而且对人类来说更是一种天生的能力。很多人拒绝学习,本质上来看,就是在拒绝做人——因为几乎只有人类才有能力有机会“终生学习”。

在一个所有人都匆匆忙忙的世界里,想放慢节奏实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是,应该记住的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 —— 做很久很久。

正确的策略应该是:要想办法提前预知自己需要怎样的技能,然后确定那是一个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而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一点地执行该计划。

按照这样的理解,所有的成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确定它是现实的、可行的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上再投入更多的时间,再更多一点的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一路前行。当时间陪伴你足够久的时候,你的耐心就能从它那里得到回报。不知所以然的人会说,那是“运气”,或者那是走了狗屎运的人才会有的“天赐灵感”;而我们知道的是,如果那回报真的来了,只有一个名字,叫做“必然”。

所谓坚持不懈,其本质是时间的投入

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视,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去展望未来。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认真地调查研究。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深入思考。夜郎自大,是因为缺乏耐心而拒绝观察外面的世界。而所有的成见与偏见,都是因为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分辨每个个体的特征,而宁愿用粗暴简单的分类方法替代思考。

反思能力,几乎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因为人类拥有了反思能力,才慢慢拥有了另外一种能力 —— 类比能力。而类比能力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理解能力高低之关键。

过去已经过去,无法更改。未来却可以更改 —— 通过改变我们今天的起始条件。当我们真正运用心智的力量认真而又正确地反思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的尴尬时,最终会发现其中的大多数肯定是因为过去曾经做错过什么,或有意,或无意。那么,为了将来的正确,我们今天就要做到尽量不出错。今天任何一个小错误,都有可能在将来被无穷地放大。这样的认知,几乎会改变我们的一切。生活就是选择,而所谓的选择,只不过是一个人所拥有的观念对之衡量后的结果。一个人所拥有的观念,说穿了,就是心智力量的最终体现。

—— 接受现实需要勇气,因为现实不是我们最初以为的那个样子,也不是我们任何时候向往的那个样子。现实难以接受的同时,更难接受的是已经在现实中浑然不知地浸泡了许多年而面目全非的自己。

如若重生,就可以恰当运用心智与时间作朋友,与他一起用耐心打造新的人生。没有人能够阻挡你开启自己的心智。最神奇的是,一个人的心智的开启,竟然只需要一个挣扎的念头而已。但偏偏这一个念头却又是天下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但,还是挣扎一下吧,因为无论如何,反正我们早晚要为自己的过去买单,逃不掉的。

Top